close

太空包養菇



 


記者游琁如/特稿

手機遊戲「蘑菇人方吉」爆紅,連帶養菇業者推出實體的太空包養菇,


引起一陣辦公室養菇熱潮。然而你知道嗎?


這種使用「太空包」木屑養殖香菇的方式,


只要再約500年左右,就會讓台灣的森林完全消失。

「其實太空包養香菇的方式,並不只提供給有興趣的民眾嘗試養菇,


台灣各大香菇養殖業者,也是照這樣的方式『種香菇』。」


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保育部主任楊俊 朗表示,


,過去養菇方式多以段木種植為主;


近年來養菇業者為求利潤,紛紛轉而使用木屑養菇,


而這正是讓台灣山林地快速消失的最大兇手之一。


台灣因為地處熱帶,真正「能吃的菇」其實非常有限。(維基百科)

用工廠標準化生產的太空包香菇,


使用的是各種樹木打碎混合的木材,


木屑在取出固定分量後進行消毒去菌工作,


接著打入待養菇類菌種,再用塑膠包封住,使其「走菌」;


段木香菇走菌時程約需半年至一年,


木屑香菇則只要三個月,大大縮短其工作時程。


「用木屑養菇的方式,多半業者因為成本超低,


只使用一次便將之丟棄。」


楊俊朗說,台灣林地缺乏價格管制,


造成養菇業者大量取木材製作養菇材料之行 徑。


據了解,在台灣砍樹木的市場賣價,


一公斤只要0.8元,同價換算一包平均1.7公斤的太空包香菇,


加上包裝、菌種施打等過程,每包成本不到5元,


到消 費者手中的市場價約為150元,足足賺了20倍以上利潤。

據2008年地球公民基金會公布的數據顯示,


台灣養菇業者在08年時為了用木屑「種香菇」,


一年砍掉2300公頃的森林面積,相當於88座台北大安森林公 園。


2008年時台灣香菇產值約為70億,地球公民基金會推估從08年至今,


每年養菇產業穩定增加5億產值,也就是說直至今(2013)年,


台灣養菇業的年產 值已超過90億,


每年砍掉的森林面積也達到近3000公頃,相當於118座大安森林公園,


照這個速度繼續成長下去,


台灣的山林面積,再500年後便會完全 消失。

除此之外,台灣人真正「能吃的菇」也非常有限。


「我小的時候,只有吃過黑色的鮮香菇和黑木耳,


根本沒看過杏鮑菇。」


楊俊朗今年43歲,回憶自己的「吃菇生涯」,


約在25歲時第一次吃到當時價格昂貴的金針菇,


近十年來才看過杏鮑菇。


「金針菇、杏鮑菇其實都是生長在寒帶的菇種,


台灣氣候根本無法養殖。」


楊俊朗進一步說明,


台灣因地處熱帶,


最適合本土生長的香菇應為市場最常見的鮮 香菇和黑木耳,


近年來興起的金針菇、杏鮑菇等菇類,


其實都是使用「冷氣房」養殖。


冷氣房養殖香菇有三大壞處,一為冷氣本身排碳量超高;


二是因冷氣房乾燥, 養菇業者得大量澆水,


多數業者採用抽地下水養殖方式;


三是養菇冷氣房多半建置在田間,


農田一旦灌上水泥,就永遠成為「死田」。

「現在我們能做的,首先就是選擇正確的香菇吃,


減少吃金針菇、杏鮑菇等『不屬於台灣的香菇』,


其次就是不要再買太空包香菇,以免山林地繼續大量砍伐下 去。」


用正確的飲食和消費方式,為自己的生活環境投票,


同時也保護台灣山林地,


否則有一天,台灣不只將面臨沒有森林,


土地、農田、動物也都將相繼消失。

編按:

本文目的並非打擊台灣菇農,


台灣菇農讓台灣香菇產業成為世界最大產地,實為台灣之榮光。


本文背後希望提醒的還是希望政 府中央政府能修改法令,


加強「農牧用地」之管,


並且儘速推動認證合法伐木、杜絕盗伐;


同時也希望相關業者能研發木屑替代品,減少砍樹。


呼籲政府和社會政策 面、生產面、消費面改變。


吃菇或許無罪、養菇無罪,


但當生產和消費過程已明顯付出嚴重的環境代價時,


是否應修正產業和消費的型態,減少對地山林的破壞?

本文記者於2013年4月12日專訪地球公民基金會山林保育部主任楊俊朗,


由楊俊朗口中獲得關於台灣香菇產值、產量等


逐年增加數據作為文內資訊來源。


以下記者參考並節錄地球公民基金會於2009年3月發表之


我們吃掉多少森林-台灣伐木養菇議題之調查研究》,


對於木屑的產生來源作出以下簡短摘要回應。

一、台灣木屑來源:
菇農傾向使用相思樹木屑做為香菇太空包的主要原料;


油桐、山麻黃等原生闊葉樹木屑


做為杏鮑菇、金針茹等其他菇類太空包的主要原料,


業界簡稱雜木。


台中縣新社鄉太空包製造業者的木屑來源,


主要為新竹、苗栗地區;


南投縣埔里鄉、魚池鄉太空包製造業者的木屑來源,


主要為屏東、台東地區,而木材之取得主要有四種途徑。


第一種是經合法申請的「林地」採伐,面積約有500-700公頃;


第二種是不受嚴格管理之「農牧用地」森林採伐;


第三種來源是「開發案」整地過程提供的樹木,


例如:工業園區、科學園區、高速鐵路、高爾夫球場等;


最後一種則是「盜伐」。

二、關於農牧用地:
原住民保留地的農牧用地,在全台面積將近72,000公頃,


然而這些土地,許多並沒有做農牧用途,


在放任植被自然演替下,


形成極佳之森林覆被,提供伐木的另一種來源。


由 於農牧用地的伐木不受森林法管制,


因此,林務局並無統計農牧用地伐木面積,


必須由地方政府進行了解。


經出具公文、打電話向各縣市政府索取相關資料,


僅有少 數地方政府對農牧用地的伐木做嚴謹的管理。


據了解,目前僅屏東縣政府有進行管制,並有統計資料。


根據最近五年的資料顯示:


屏東縣「原住民保留地的農牧用 地」伐木面積約每年40公頃,


平均每年1,400立方公尺;


2007年屏東縣核准伐木面積55.27公頃,


其中林地17.62公頃,農牧用地37.65公 頃。


以屏東縣為例,


原住民保留地的農牧用地伐木面積高出林地之伐木面積甚多,


推估其他縣市可能也是類似的情形,成為養菇業木屑之最大來源。

三、太空包成分:
太空包主料是木屑,約占太空包總重量的75%


輔料有米糠、麥麩、粉頭、黃豆粉、玉米粉、碳酸鈣等,


輔料約占太空包總重量的25%,


其中除了碳酸鈣用以調整酸鹼值外,其餘皆是營養來源。


因此,每包一公斤重的太空包,木屑約有0.75公斤。

四、香菇太空包與木屑來源之關係:
根據農業試驗所菇類研究室的估計,


台灣一年菇類太空包使用量約4億7,300萬包,


以每包木屑約0.75公斤計算,總使用木屑量為35萬4,740公噸~


再者,根據碎木業者的經驗,


一公頃土地可產出約100至200公噸之木屑,平均約150公噸木屑,


估算一年養菇所需砍伐的森林面積約2,367公頃,


相當 兩個高雄柴山,或88個大安森林公園。

但是,根據林務局每年伐木面積的統計,


則僅約500-700公頃之間(1998-2007),


中間巨大的落差,極有可能是農牧用地。


然而,不 管是林地或農牧用地之森林,


根據林地考察及伐木之訪談,


目前養菇伐木林相大都為次生林,


碎木業者坦承有少部分為原始林。


伐木地點因為不是在都會區,交通設 施並不普及,


伐木之前必然需要先開發林道。


若是伐木位置陡峭且距離既有林道遠,


新闢林道會在山坡上呈「之」字型蔓延數百公尺,


對水土保持構成相當程度的傷 害。


 


PS:我引用了這篇文


心理好掙扎   天人交戰


菇類很有營養啊


為了台灣這塊土地


我們應該拒吃太空包的菇類


消費者不買


生產者就不會生產


但目前只有段木香菇


其他菇類都是太空包啊


我一個人的力量多渺小啊


真的從此就不吃菇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雲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