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業者自己不敢吃的保健食品



 

文/今周刊
保健食品吃補變吃毒 養生變傷身 小心!
吃進陷阱本刊調查高達92.5%民眾吃過保健食品,一年吃出千億元市場,
但黑心原料、假貨充斥市場,健康食品認證寬鬆,
你究竟是吃出健康?還是吃進毒害?
我們先來看一位保健食品從業人員的良心告白。


我(王聖寧)在保健食品業界12年,


前前後後待過五家公司,有原料廠、加工廠、


也有排名百大的藥廠,上中下游都做過。


但是,市面上的保健食品,我幾乎沒買過,


我都是去找自己信賴的原料,然後送去工廠,


請他們用小量生產的方式做給我。


有做過藍藻、Q10什麼的,家裡十幾個人吃就夠了。


麻煩歸麻煩,但這樣我比較放心啦!


像我之前在原料廠工作,公司就是西班牙原料進10公斤,


又同時進口大陸的原料50公斤,


然後給你看西班牙的檢驗與進口證明。


你下游廠就買回去了,你如果沒有作檢驗,


就根本不知道他把原料掉包了,用大陸的原料給你。


又或者,有些廠商會讓大陸次級原料坐船旅行到日本,


然後宣稱是「日本進口」,


有時候他們還會在日本、美國設立紙上公司,你根本也查不出來。


從美國跟大陸進的價格差那麼多,


你想想看,怎麼有辦法去買到全部都是進口的原料。


就跟塑化劑一樣,天然的與合成的,價格差這麼多,


但是大家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那麼便宜的價格去買。


下游大廠跟上游原料廠進貨時,一開始合作,品質可能都OK。


但是當配合一段時間、數量愈來愈大時,


大廠會跟原料廠殺價,原料廠不敢說不,


於是,可能接下來原料濃度就沒有這麼純了。


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品管單位,所以我對品質非常在乎,


而且我本身就是使用保健食品的族群,


結果到了每個工作,卻發現不是這樣,品質常常被犧牲。


我不大敢吃國內的保健食品,


因為從上游到下游,有原料廠、半成品廠、成品廠等,


可能出錯的環節非常多。


我在某家公司上班時,老闆要我開發日本的珊瑚鈣去電 視台賣,


但第四台抽很凶,利潤非常少,因此成本要壓到非常低。


我們用了很便宜、一公斤只要40塊錢的碳酸鈣,


再加上一些染色、色素、有的沒的東西進去,


弄 一弄湊成很像珊瑚鈣的東西,其實根本不是珊瑚鈣。


那時為了表現平衡酸鹼值,老闆還叫我在產品裡面加了胃藥!


當時我真的面臨是要馬上辭職還是怎樣。


沒想到這產品竟然還熱銷了好幾個檔期!


老實講,我昧著良心做,罪惡感很重!


我想到買的那些人吃下去,他有健康需要,結果我卻讓他吃胃藥!


我真的沒想到我居然成為那隻黑手!


最後我還是受不了,離職了!


王聖寧的離開,並無法改變他的黑心老闆。


保健食品這塊誘人的大餅,


究竟暗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黑心陷阱?


「早上一杯精力湯,中午一顆綜合維他命,


晚上熬夜加班時又一瓶雞精。」


這是設計工作者徐蕙蕙的例行公事,


「有時候工作忙起來,飲食常常不正常,怕體力、營養不夠,


保健食品是最方便的選擇。」


每年近千億元市場幾成全民運動


徐蕙蕙依賴保健食品的習慣不是特例,而是現今很多台灣人的生活縮影。


根據《今周刊》保健食品調查,高達92.5%的民眾吃過保健食品,


幾乎成了全民運動,並且有著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


30歲以下的民眾,高達43.4%吃過保健食品。


這麼愛吃,吃出了近千億元的市場。


根據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研究所針對保健食品市場所做的調查顯示,


台灣保健食品銷售額2011年高達896億元,


再加上從國外購入的,市場規模可能上看千億元,


幾占全民健保總金額的1/4;


並且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在成長。


如此昂貴的投資,究竟是吃出了健康?


或只是吃進了安慰劑?甚至吃成傷害而不自知?


4大黑心陷阱吃進傷害不自知


陷阱1


檢驗大漏洞、吃補變吃毒


綠藻、魚油、魚肝油檢驗出戴奧辛、DDT、重金屬;


紅麴含橘黴素。


陷阱2


黑心保健食品,養身變傷身


壯陽保健食品含威而鋼;鈣片加胃藥;


大陸次級原料高價賣;


80%的紅麴原料來自大陸,橘黴素恐怕吃下肚。


陷阱3


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最健康?


優酪乳等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糖分、熱量卻過高,


健康食品反而不健康。


陷阱4


偷工減料、含量不足,功效大打折


兒茶素含量只有標示的1/3,


大豆異黃酮更只有不到20%,功效大打折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雲子 的頭像
小雲子

雲想拼布

小雲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