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扭傷處理與預防【物理治療專科】







說起腳踝扭傷,一般人可能都認為是個小傷。年輕人,球場上拐了一下,拍一拍肩膀,忍痛又上場廝殺;較注重身體的,或許到外面找個『矯骨師』給他『ㄑ一ㄠˊ』一『ㄑ一ㄠˊ』貼張藥膏了事。但這些都不是很正確的處理方法,殊不知雖然只是小小的扭傷,要是不處理治療好,小則往後再次扭傷的機會大增,大則容易導致下肢的生物力學結構改變,進而影響到下肢其他的關節!

立即處置
剛發生腳踝扭傷時,立即處置的正確與否,與後來痊癒速度有極大的關係,尤其是腫脹的程度,切忌在剛受傷48小時內去搓揉受傷處,因為會越揉越腫!而急性期處置的原則也很簡單,只要記住五字口訣即可--簡稱『PRICE』

Protect--保護預防再受傷
Rest--休息避免再使用
Ice--每隔兩小時針對患處作10-15分鐘的冰敷,持續24-48小時
Compression--可以彈性繃帶包紮壓迫避免繼續腫脹
Elevation--抬高患處以利消腫
在做完立即的處置後,就應馬上找合格的醫師診治,以確定是否只是單存的韌帶扭傷,或是合併骨折、脫臼還有其他的軟組織受傷。

物理治療
一般來說,扭傷的韌帶在2個星期就會痊癒,但這並不代表就完全好了,因為癒合的韌帶,強度已不如受傷之前,而且在受傷的當時,一些周圍的軟組織以及感覺細胞也同時跟著受傷並且喪失功能,所以必須進行物理治療以重建腳踝原有功能。

在癒合期時,物理治療方面可以電療、熱療、水療來達到止痛、消種、促進癒合的功效。至於運動治療方面,主要可分為三方面,而這也是物理治療的重點所在,簡述如下:

1. 拉筋運動:主要拉的為小腿後筋,由於小腿後筋的鬆緊度會影響走路時腳板適應地面變化的能力,所以為之。拉筋的方式可以『弓箭步』或是『站三角板』皆可。

2. 本體感覺訓練:研究報告指出,腳扭傷的同時也造成本體感覺的喪失,而本體感覺影響最大的部份就在於平衡能力的好壞。最簡單的訓練方式就是練習『金雞獨立』,張眼單腳站立為初級,閉眼單腳站立為高級,一般來說,可單腳站立(張眼及閉眼)超過30秒即可視為正常。

3. 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腳踝扭傷的例子中,以腳板內翻扭傷佔絕大多數 ,所以扭傷的組織均以外側為主,產生的結果,就是外側的韌帶較鬆、肌力較弱。相對的,就要以訓練腳踝外側的肌肉力量來代償鬆掉的韌帶。

除此之外,依照個人狀況以及需要的不同,物理治療師會設計不同的運動以及訓練方式,以期能使盡快恢復腳踝的功能並預防再次的腳踝扭傷。

腳踝扭傷的預防
美國曾有一項針對高中學生進行的研究調查,發現在兩千多位的運動員中,腳踝關節受傷的就佔了百分之十四,而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的腳踝受傷都是扭傷。所以在運動時,不管是曾經扭傷過或者需要經常活動的人,預防腳踝扭傷都是一個很大的課題,要預防腳踝扭傷,可以四個方向著手:

1. 合適的鞋子:鞋子介於人體腳板與地面之間,緩衝下肢對地面之間的緩衝力,提供下肢適當的穩定性與貼地性。

2. 良好的場地:良好場地的維護往往比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更重要,腳踝扭傷的禍首也往往僅只是一顆石頭、一塊突起的小泥巴或是一個坑洞。

3. 腳踝的保護:對於腳踝曾扭過傷的人來說,預防再度扭傷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貼紮或是護踝的方式來保護踝關節。

4. 恢復踝關節的功能:再多外在的保護,還不如自己有能力來控制預防腳踝扭傷的再發生,可以前所提的『拉筋運動』、『本體感覺訓練』、『腳板外旋肌肌力訓練』來達成。

對於腳踝扭傷的物理治療與預防,如果還有其他的疑問;或是需要針對特定單項運動或活動的加強訓練,可請教當地的社區物理治療師,我們將會很樂意地為您解答 !

前往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新增特別門診--物理治療專科
文:淡水實康復健科診所 物理治療師 黃鼎棋


本文作者【物理治療師 黃鼎棋】
本文由【淡水實康復健科診所】提供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6553#


補充1.


『腳踝扭傷分辨』


 


腳踝扭傷、也可以說是腳踝韌帶拉傷或扭傷(sprain strain),一般來說可以分成三級,或有一說分成四級,概略如下:


 


一級:只是稍微會痛,不影響走路、跑步,韌帶絲毫無損。


 


二級:走路會痛,也不能如意跑步;所以,除了肌肉有些傷害外,也會有輕微腫脹;當然,這層級骨骼也可能有些損傷,韌帶當然損傷(例如輕微裂痕、幾條斷裂)。


 


三級:因為肌肉傷害所致,所以腫脹明顯,甚觸摸傷處會痛,這情況應該也有骨折可能了(骨頭有些裂痕也稱骨折);此時韌帶常有數條斷裂,有些關節甚至移位,難以行走。


 


四級:韌帶半數以上受損或全斷,傷害處明顯凹陷或者迅速腫脹;嚴重的話甚至骨骼也有完全移位情況;此時就非得用抬的方式移位,否則根本難以行動;痛感神經較差者甚至暈倒、暈眩、冒冷汗等。


 


『腳踝扭傷處理與復健』


 


在腳踝肌肉或韌帶於一、二級拉傷情況,自行休養、處理是可行的;而休養、處理的內容,依適當的包紮、處理(properly)、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高於心)等是適當處理步驟,處理方式:


 


『一級扭傷』


 


一級扭傷:自己先做貼紮、包裹住傷處、藉以壓迫傷害點,接著冰敷,一天最好冰敷六次以上,每次10至15分鐘,然後休息10至15分鐘後再冰敷,或者說,休息直到傷處有些知覺了,再繼續冰敷;傷害後24小時以內的第一天,先做好貼紮(或穿護踝)去從事一些正常的家庭或學校生活的步行即可,不要從事跑步活動(包括小跑步或慢跑都是忌諱),更不要跳躍,且不要忘記有空繼續冰敷六次以上。傷害後未滿48小時的第二天,若感覺傷害處沒有什麼異樣(沒有痛覺),在從事一些家庭或學校生活活動時仍然要貼紮,嘗試快走,但量不要過多;此時還不能跳躍,若傷害處已經沒有痛覺,建議有空繼續做些冰敷,從事每次約15分鐘的冰敷,一天最少冰敷六次以上。


 


第三天:傷害後第四天也就是72小時以內,若有痛覺仍要繼續冰敷。



 


補充2.


扭傷、拉傷、挫傷該如何處理? 



 


 



 


紅腫、局部發熱、劇痛等,會出現這樣的生理反應在於人體自動保護受傷的組織及修復傷處的功能。此時,為了要減輕疼痛、消腫而又不影響身體修復組織的工作下,冰敷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冰敷不但有止痛的效果還能減緩血液的迴圈,使血小板有足夠的時間能修復受傷破裂的微血管及軟組織;所以若有扭傷、拉傷、挫傷等情況發生,應在當下馬上進行冰敷處理加以消炎消腫,並在72小時內持續定時冰敷,72小時後,急性發炎期過後會身體會出現肌肉酸痛、關節僵硬等症狀,此時則應輔以熱敷加速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及血液對軟組織的營養補給,並促使身體排出壞死的細胞及廢棄物,加速受傷的肌肉、軔帶等組織能順利完成修復工作。



 


受傷後處理程式



 


受傷→冰敷(0-72小時)→消炎消腫→熱敷/冰敷交替



 


冰敷/熱敷步驟:



 


冰敷步驟



 


→使用冷凍的冰敷帶(藥房均有出售)



 


→用濕毛巾包住冰敷帶



 


→冰敷于患處1015分鐘(勿超過20分鐘)



 


→休息1015分鐘(再將冰敷帶放回冷凍庫)



 


→重覆以上步驟



 


1天內可冰敷3-4



 


 



 


熱敷步驟



 


→使用熱敷包、熱水枕



 


→用衣物或乾毛巾覆蓋後, 置於患處約15分鐘



 


1天內可熱敷2-3



 


→如傷處已渡過急性發炎期, 則可熱敷、冰



 


需忌口ㄇ?



 


醫師表示,經過飲食上減少油膩及辛辣,並配合治療後,病患的病情隨即出現明顯改善。



 


當令季節成熟量產的食品,是人見人愛的主食及佳肴,例如竹筍、茄子、芒果、香蕉等,雖然美味可口,可消暑氣,但老一輩認為這屬於較「毒」的蔬果,也就是「外發」食物,會造成皮膚紅癢或使傷口發炎加重。



 


另外,包括海鮮類、鴨肉、鵝肉、香菇、肥肉、沙茶醬、甜食、碳酸飲料,以及特殊調理法,例如紅燒、油炸等,都可列入外發食品名單。為什麼上述這些食物,在人體骨骼肌腱損傷的時候不能吃呢?發炎的紅腫熱痛症狀是體內熱毒無法順利消退所致。因此,像辣椒吃完後毛孔會大開並出汗,吃完薑母鴨與羊肉爐會全身發熱,這些性質不但會讓熱毒不能消退,反而像在損傷急性期一直給予熱敷一樣,發炎當然會持續不減。國人喜歡在冬令季節進補,但如果有扭傷和骨折情況,建議還是暫時忌口。



 


以下介紹常見的的拉傷及扭傷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



 


一般說來,扭傷若超過兩個星期仍未好轉,應特別注意,因為韌帶重度傷害會造成斷裂,是需要開刀加以縫合的。 若有傷口應注意細菌感染,應先找乾淨的水如開水或消毒藥水清(噴)洗傷口,並加以抗生素藥膏敷傷口,用清潔無菌的紗布覆蓋其上,以利揉入傷口的髒東西順利排出體外。 8.受傷部位若有快速腫脹現象,或肢體明顯變形,可能就有骨折發生,因骨折會併發大量內出血、韌帶肌腱之移位



 


禁忌:任意推拿、按揉患部,往往導致症狀加重,並不可喝酒。二、急性期(3~6天之間):症狀:內出血已停止,局部腫脹疼痛。



 


禁忌:禁食冰品、酒類。三、慢性期(第5~7日以後):症狀:局部腫脹漸漸消退,疼痛漸減但仍然有痠痛,尤其直接受傷部位更為明顯,遷延不癒。



 


禁忌:禁食冰品、冷飲。急性期與慢性期,可能依受傷程度的不同、與受傷後護理照顧的好壞有所影響,以致每一病例在急性、慢性期轉變時程不同,但可依照實際受傷部位有無發熱與腫脹來判斷。至於極嚴重的扭、挫傷,尚可能傷及骨頭,必要時得以借助X光幫忙臨床鑒別診斷,以確保診斷無誤。



 


病徵與診斷




















病徵:





診斷







  1. 疼痛

  2. 腫脹, 瘀傷

  3. 踝關節有輕微不穩定之情況

  4. 踝關節活動幅度減低

  5. 走路有困難




  • 須由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檢查或評估後作出診斷

  • 透過x- (x-ray)圖片可斷定患者是否有骨折問題


常見的足踝損傷

























踝關節患者受傷情況





治療







  1. 急性患者(24小時內)


(RICE)






  • 休息(Rest)

  • 冰敷(ICE)

  • 壓迫(Compression)

  • 抬高(Elevation)




  1. 非急性患者( 24-72小時)




  • 壓迫(Compression-彈性繃帶包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雲子 的頭像
    小雲子

    雲想拼布

    小雲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