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膽經



分類:保健

2010/08/10 17:37




 “敲膽經”方法──用拳頭在大腿外側的4個穴位點,即環跳、風市、中瀆和膝陽關敲打,用內力而非蠻力。


1 of 4(雪蘭莪‧史里肯邦安)“神闕穴”是經絡系統的重要穴位,也是人出生之前的命脈,俗稱“肚臍”,胎兒通過它得到母體的供養。出生後,經氣盈虧由此輸入,直接管轄腎、各分泌系統、子宮等,如果平時保健適宜,就是最佳的健康守門員。中醫師說,風為百病之長,容易從肚臍侵入體內,現今許多人喜穿“露臍裝”,無疑為疾病大開方便之門。保養肚臍的方法簡單,就是保暖及不讓它曝露在外。


《思考中醫》作者劉力紅教授說,顧名思義,神闕穴的“神”是神氣、元神,為生命的主宰;“闕”是指君主居城之闕門,“神闕”喻為元神通行之門戶。其位置處在身體的“黃金地段”,可見其地位是非一般的。


他說,人在胎兒時期,完全依靠臍帶的供養,出生後,臍帶剪掉了仍要好好保護。因為肚臍的後面有腎、命門(人體生命的根本)等,古人用肚兜的道理也在於此。


他指出,按中醫理論而言,“風為百病之長”、“風為百病之始”,意指風邪是造成各種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肚臍皮薄凹陷,沒有皮下脂肪組織,皮膚直接與筋膜、腹膜相連,而風邪很容易從肚臍進入身體,尤其現今是冷氣大行其道的時代。”


“敲膽經”可保健


劉力紅表示,人們要保護肚臍,不傷害及不露肚臍,即使天氣熱也要保暖。不然,疾病如婦科病、胃病、大腸癌、不孕症等就趁虛而入。即使晚上睡覺不蓋被單,也要遮蓋肚臍,以免受風寒邪入侵。


他說,“敲膽經”是另一種實惠的保健方法,每天可做1至2次,即用拳頭在大腿兩側,從上到下,敲打3至5分鐘,感到皮膚有微熱感,有點泛紅即可。


他表示,中醫認為,“十一腑都取決於膽”,意指人體的五臟六腑都以“膽”為馬首是瞻。膽貯藏和分泌膽汁,主決斷,可調節臟腑之氣。


換句話說,膽汁源於肝臟,貯藏及濃縮後,通過膽的疏泄作用而入小腸,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如果肝膽的功能失調,就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而出現各類症狀,如腹脹、消化不良等。


膽調節臟腑之氣


“膽主決斷意指膽在精神意識思維活動中,具有判斷事物及作出決定的作用,因此也起著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功能,以維持氣血的正常運行及臟器之間的協調。比如膽氣虛弱者在受到不良的精神刺激時,容易有精神情志的病變,如失眠、多夢、膽怯等。”


此外,膽可幫助肝的疏泄,以調暢氣機,從而維持臟腑之間的平衡。簡而言之,膽的功能正常,等於諸臟的功能也正常。


劉力紅說,現代人多是葷食,更需要膽汁消化。若膽的功能良好,消化自然很好,身體能吸收營養就能維持機體的功能。無論身體有哪種疾病,膽都能處理。


“人體是萬能的,只要你能讓它的功能保持正常和平衡,就能自行工作。道理就像手機充了電就能恢復功能一樣。”


早睡早起‧心境開朗
天人合一體健神寧


劉力紅表示,中醫的養生觀念著重“天人合一”,意指人與天地相對地同步進行活動,例如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天人合一”。天黑之後,萬物都處於休息狀態,人就睡覺。太陽東升後,萬物甦醒了,天地開始運作,人也開始運作。現代人只要不是日夜巔倒,也能做得到,但城市人過慣夜生活,對健康不利。


他指出,盡管目前的氣候和疾病變化萬千,人還是能夠保有健康,方法之一是“早睡早起”。


人能早睡早起也是“天人合一”的一種方法。晚上9點至凌晨1點是腎臟在管事,此時睡覺就能達到涵養腎臟,使腎臟運作正常。


他說,腎是人的生命之根本,能藏精,精能生血,血氣旺盛,人就會健康。如果過了時間才入睡,即使睡多8個小時也無濟於事。


人也要能保持“心恬淡而不煩”,即凡事不煩,也屬於“天人合一”。《黃帝內經》曰:“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意指人只要清靜,就是與天地同步,天人合一,體健神寧,無疑是很高的境界。


“有人有煩惱仍不知道,煩惱也是疾病的來源。其實,心結一開,病就好了。”


 


“敲膽經”方法
1. 全身放鬆。
2. 用拳頭在大腿外側的4個穴位點,即環跳、風市、中瀆和膝陽關敲打,用內力而非蠻力。




3. 每敲打4下算一次,大約每秒2下。
4. 從臀部開始敲打,由上而下,每側3至5分鐘。初時會有熱、酸、麻或痛的感覺,過後身體會有腸鳴排氣、頭痛或流水聲等反應。
★ 孕婦和冠心疾病者不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雲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