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難買少年窮



 


王永慶的外孫女 楊元寧-雖然她是王永慶的外孫女,


當你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請拿掉這個因素。


比爾蓋茲的母親曾經撐著羸弱病體,


在他的婚禮派對中,


公開敦促他︰「得天獨厚的人呀!你背負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


楊元寧也是如此。外人眼中,她出身豪門,是王永慶的外孫女,


她的父親楊定一則是長庚生技董事長,


從小就是天才兒童,13歲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醫學院,


21歲就拿到紐約洛克斐勒大學生化博士及康乃爾醫學院醫學雙博士。


楊元寧16歲就出版了7本發人省思的童書,17歲為「紐約時尚週」走秀,


18歲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修習生物學與東方哲學雙學位,


並在大學二年級就修完哲學系的應修學分。


特殊教育,感悟哲思人生: 她的成績除了來自聰穎的天賦,


更重要的是楊定一特殊的訓練──朗誦古典文獻。


身為科學家與醫師,楊定一在研究兒童腦波時發現,


朗誦古文時,兒童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


腦波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


不僅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至於為什麼要挑選古代聖哲的著作?


他認為這是讓孩子們直接與大師對話,


他更要求帶領朗誦的大人不要解釋字義,


他相信孩子們有足夠的智慧了解,


而這些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


從6歲起,楊定一就帶著她與兩個弟弟讀經書,


從孔子、老子到佛家思想,楊元寧笑笑說:


「小時候這樣讀古文只是好玩,但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


不同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


在這麼多經書中,最讓楊元寧有所感悟的,則是《六祖壇經》,


經書所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對她影響深遠。


9歲時,她與父親參加5日禪修,在第5天打坐要結束時,


楊元寧忍不住嚎啕大哭,楊定一緊張地以為5日禪坐讓孩子身體不適,


沒想到楊元寧卻哭著說︰「原來人生是一場空。」


16歲那年,楊元寧出版了7本童書,《大地醫生》《不再恐懼》


《活在沉靜中︰讚頌大地》《整體療法》《記得快樂》《大笑老人》


《業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等。


小男孩吉多因為透過與爺爺對話,體會了生命的意義。


書中處處充滿佛家哲思,她坦言書中寫的道理,都是給大人看的,


而智慧爺爺則是父親楊定一的化身。


她甚至談到連成年人都講不清的「業力」,


在《業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中說,


人生的一切都是將石頭丟在水中,激起陣陣漣漪,


引發善惡因果,更說︰


「我們的靈魂或是精神,不論我們叫它什麼,也是一樣的。


即使拋去了這個肉體,我們的靈魂還是永存。


真相是,我們原本就是美麗的靈魂。暫居在這皮骨袋裡。


靈魂是無限地光明,永遠不滅地閃耀著。」


傳承門風,成為他人天使: 出身豪門,


對楊元寧最大的意義,不是揮霍不盡的金錢,


而是最好的教育環境,以及好家庭的「家風」──盡力、勤儉、助人。


從小,家族裡的長輩就身體力行︰


「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一旦立定目標,就要盡全力。」


問楊元寧:「你人生遇過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她認真地想了想,回答:「沒有,我一定盡力完成。」


她承認自己有完美傾向,常常連楊定一都拜託她放輕鬆。


申請大學時,她比別人早兩個月寄出所有的申請表格;


老師建議她不要超過6所大學,她卻一口氣申請了12所,


而且每一份表格都費盡心思,強烈表達她渴望入學的欲望。


最後她被哈佛大學以提前申請的方式准許入學,


在哈佛所有的入學方式中,是最困難的。


當她獲准入學後,輕輕鬆鬆放假,


別的同學們還在拖延著,直到最後一刻才拚命。


勤儉,自然是這個家族最為人所知的門風。


王永慶先生總是一條毛巾用到破。


楊定一在餐桌上也有規矩,他不准孩子們有剩菜,


他說︰「吃飽,不是理所當然,非洲有幾百萬人都在挨餓。」


楊元寧也不像一般富家千金愛奢華,她很少買衣服,


特別是學期中,寧願把時間拿來念書,也不花錢血拚;


好不容易可以買衣服,總是平價實穿得體就好,一件衣服穿個4、5年很平常。


助人,則是楊定一從小教育楊元寧時,最重要的


觀念。


楊定一在巴西見過太多窮人,


知道他們的苦以及自己的富足,


所以他從小告誡楊元寧︰「妳很幸運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更應該幫助人。」


楊元寧的心比父親期望的還要柔軟。


從小只要有同學生病請假,楊元寧除了打電話關心,


還會幫同學準備好缺漏的功課。


曾經有個猶太媽媽握著楊定一的手說︰「楊元寧真是個小天使。」


從賓格利高中(ThePingrySchool)畢業時,


楊元寧除了在學業上獲得無數獎項,最讓她驕傲的,


則是「羅斯奈爾獎」(RussNeilAward),


由全校250位同年級學生選出得獎者;


另外最高榮譽的「勞丹帝獎」(MagistriLaudandiAward),


得獎評語則是:「其他獎項或可表揚『最可能締造成就者』,


但該生乃因『最能夠幫助眾人締造成就』而獲頒此獎」。


台上綻放,要求完美表現:


進入哈佛後,楊元寧幾乎投注所有心力在智識的追求,


夜夜苦讀,兩三天就讀完一百多頁黑格爾的哲學思想或者生物學理論。


念書累了,她就去湖邊跑步,睡前爽快地做上百個仰臥起坐當遊戲。


她永遠提前把老師交付的功課做完,兩年來科科得A。


楊定一勸她放輕鬆,甚至開玩笑︰「只要妳有一科得B,我就請妳吃飯!」


直到大學二年級結束,楊元寧都沒吃到爸爸這頓「拜託不要拚命」的晚餐。


但別以為楊元寧是個無趣的書呆子。


17歲時,她在朋友慫恿下參加試鏡,成為平面模特兒,


楊元寧總是從紐澤西開車進紐約參加一場又一場的面試,


直接面對被挑選的殘酷,以及被選上後嚴苛的工作。


第一次當模特兒,她是現場最小的菜鳥,


做造型要忍受髮型師拉扯頭髮,拍照一站就是12小時。


她曾為美國《Vogue》雜誌拍照,在「紐約時裝週」走秀,


上了哈佛大學後甚至擔任起模特兒指導。


新手走秀難免膽怯,她上台前告訴自己︰「妳一定要相信自己是美麗的!」


不過她這個模特兒也很特別,拍照現場當大家都在閒聊,


她卻帶上耳機,抱著書本苦讀。


尤其接近大學申請前,有無數的先修科考試(AdvancedPlacement,簡稱AP),


她一邊走秀一邊讀書,還得個全A。


元寧做模特兒,除了好玩,更重要的是去吃苦。


別以為模特兒光鮮亮麗,


每一次面試都要殘酷地被挑選、到了現場要毫不保留,


勇敢地展現自己,更別提在冬天穿薄紗拍照的痛苦。


楊元寧開玩笑說︰「我爸爸覺得吃點苦很好,所以很支持。」


助人為本,願世人都得福: 她若不是天才,怎麼會如此優秀?


楊定一卻說︰「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只要大人能夠放下。」


楊定一從不限制孩子們的選擇,唯一在意的,是希望孩子放下「我」,


他說:「如果把自我成就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到後來一定會失望。」


楊定一常說,人生最重要的是「願」,有了希望,自然會走向它。


他在小小楊元寧心中種下「助人的願」,


已長成一棵不斷努力向天空延伸的小樹,只求濃蔭庇人。


有了奔向藍天的目標,自然不會迷失。


楊元寧在學校曾經為了幫助中國兔唇的孩子籌措經費,


舉辦時尚走秀活動募款;


參加不同的非營利性組織,為貧苦的人找希望。


楊定一在瓜地馬拉推動的「住屋計畫」,楊元寧更是重要幫手。


那是一個為了當地貧民所興建的計畫,


分別為「希望之村」與「光之城市」的計畫。


「希望之村」建造了環保而美麗的房屋,每戶只要1萬1000美元,


目的是讓中低收入戶的貧民能夠有屋可住;


「光之城市」則是造鎮計畫,包含2000戶住家、商用建築、學校、醫院等。


回美國的楊元寧,常想起那些貧窮景象,


貧窮單親媽媽帶著孩子住破爛鐵皮屋,一出門就被男人毛手毛腳,


每天還要坐兩個小時的巴士去工作,楊元寧就忍不住難過。


於是,楊元寧在繁重的課業外,還主動提出要幫忙製作說明書,


她打了幾十通國際電話,跟不同單位要來詳細資料,


消化後寫成易懂的簡介,在瓜地馬拉總統面前簡報自己的夢想與實踐方法。


在新書《哈佛心體驗》最後她寫著:


「我的夢想是,有一天,我能為世界各地無數的貧困人口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


成為志工企業家之後,


我希望能幫助世上每一個人獲得平靜、和諧、均衡的生活。


我希望在某一天,


即使是孤兒與棄兒也有機會獲得良好的教育,並體驗世界的美好。」


為別人付出,回報是什麼?


她笑著說:「看到被幫助的人開心,就是最棒的。」


對楊元寧來說,哈佛大學,只是人生的起點:


「我真要想趕快畢業,趕快去幫助人。」


電影《蜘蛛人》裡,影響蜘蛛人最深的一句話,


是養育他成人的叔叔所說︰


「Remember,withgreatpower,comesgreatresponsibility.


(能力愈強,責任愈大。)」


楊元寧才20歲,讓人欣羨的天賦家世,滋養她,也考驗她。


然而,最終能讓她閃閃發光的,不是出身豪門名校,


也不是美貌與才華,而是慈悲心。


PS: 她每次來台灣,必會到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中心,


做義工和禪修,在義工群中很有人緣. 每一次的『發生』……


都是上天的邀約 媽媽要我載她去購物,煩啊,我還有事要做耶;


哥哥向我借車,心中百般個不願意;


弟弟又打電話來說要繳書籍費,呼,賺錢真辛苦;


家長跑來訴苦著小孩教養問題不想聽;


同事晚上打電話來抱怨心事,真想掛斷;


車子髒了,要洗車;狗狗發臭了,要洗澡…煩啊!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難免心煩氣躁;


生活的瑣事,日復一日,有時,連動口吃飯都覺得煩,


怎麼天天有一大堆做不完的事。


直到有天到醫院探視因不小心吸入一氧化碳而中毒的朋友,


看到昔日生龍活虎,活躍在職場上的大建築商,


現在居然只能包著尿布,四肢扭曲變形,鼻孔插著胃管,


咽喉處開了一個洞放著一根管子。


到了進食時間,只聽護士說了一聲「吃飯了」


就開始用一根大針筒,很快地注入一堆糜狀的食物到朋友的胃管,


不消一兩分鐘的時間,再聽到護士說:「好了,吃飽了」,


朋友無奈地看著我。


出事的前一餐,那天我與他同桌,還記得他那時邊吃邊抱怨的情景。


如果當時他知道那是他有生之年最後一次能夠用嘴巴咀嚼食物,


用味蕾感受美味,


我想,那一餐他一定吃得又香又甜!


出了醫院的大門,回想生活的點滴,告訴自己,


要歡歡喜喜的載媽媽購物、借哥哥車子、替弟弟繳書籍費、


聽家長傾訴、洗車、洗狗……


這些煩人的生活瑣事,也許不再是日復一日」,


或許是生命中的最後一次。


珍惜每一次與人、事因緣相聚的時刻,用歡喜心來完成、結緣與布施。


人的相處,要有一種觀念,不是修福就是修慧,


換言之,就是幫忙與學習。


修福就是幫忙別人,修慧就是學習他人的經驗、優點。


如果發心正確,生活中雖然有煩心的事,


只要念頭一轉,就不會覺得是一件苦差事,


因為有機會幫助別人,會增長福德,


對自己與他人都有好處,所以會歡喜布施才對!


或許有人會想,別人的責罵、刁難,很難讓人領教。


如此想也是對,但人生中,有很多是需要忍耐,


如果當下能當作是一種學習「忍」,相信「苦」的情況就會改善。


因為學習中的人,耐力總是比較大。


要深知,人生要碰到的事情很多,也不是你想如何就如何,


只要學會全然接受一切,一切就會變得越好,


記得隨時感恩身邊一切人、事、物。


人生中,來幫助你的人,不會在臉上寫著『我是來幫助你的』,


每一次的『發生』,都是上天的邀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雲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